首页 > 电影工作 > 正文

影像纪录的力量与历史传承的价值 西南联大纪录电影《九零后》专家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1-04-28 11:11:34 信息来源: 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微信公众号

 

2021年4月25日,西南联大纪录电影《九零后》专家研讨会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202室举行。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省电影局局长罗杰,云南广电传媒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于明,纪录电影《九零后》导演徐蓓,大象点映创始人吴飞跃等电影主创方、出品方、发行方代表以及来自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与北京大学校方、院方的专家和嘉宾出席研讨会。此次研讨会旨在从影片的题材背景、创作手法与价值意义等多个视角出发探讨作为纪录电影典范的《九零后》的价值与历史意义,挖掘主旋律影片在教育和领导广大青年层面的凝聚意义。会议由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主任俞虹主持。

2020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西南联大旧址考察时强调:要学习党史、新中国史,讲好西南联大教育救国的故事,把这些故事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的生动教材。纪录电影《九零后》围绕总书记指示精神,通过许渊冲、杨振宁等16位为当代世界和中国做出巨大贡献的联大“九零后”学子的回忆与讲述,从个体生命史的角度呈现璀璨耀眼、风骨俊逸的大师群像,搭建起西南联大刚毅坚卓的办学历程与“教育救国”理念下的感人故事,展现出“爱国、民主、科学”的西南联大精神。4月22日,纪录电影《九零后》官宣定档5月29日全国院线上映,16位平均年龄超过90岁的九零后联大学子将通过电影屏幕与当下的90后、00后年轻人隔空对话,以实现青春热血与理想价值的时代传承。

一、致辞

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省电影局局长 罗杰

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省电影局局长罗杰代表纪录电影《九零后》主创方致辞并分享电影的创作背景。西南联大在办学八年时间内先后培养出诺贝尔奖获得者、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八位两弹一星功勋、172位院士与100余名人文大师,被誉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在此意义下,云南省委宣传部于2018年制作推出五集纪录片《西南联大》,并将陆续推出电视剧《我们的西南联大》与纪录电影《九零后》。不同于《西南联大》纪录片的宏大叙事,纪录电影《九零后》选择将西南联大这个宏大的历史编织成为更加生动、丰富的个体生命。

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北京大学党委组织部副部长 唐金楠

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北京大学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唐金楠代表北京大学致辞。他表示,北大是作为西南联大的一员存在的,因此我们深感自豪、将倍加珍惜。纪录电影《九零后》中的“九零后”校友们即为最强阵容的演员,他们在艰难困苦中坚毅求学,在国家建设中勇担重任,在立德树人中传承精神。他们用自己的坚守和伟大的成就,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设定了标尺。西南联大的精神通过前人的讲述与后人的纪录在今天依旧闪烁着永恒光芒,照亮我们来时的路,也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

二、主创分享

纪录电影《九零后》导演 徐蓓

纪录电影《九零后》导演徐蓓介绍了电影的拍摄与制作过程。她表示:“我们花了两年的时间,诚惶诚恐、如履薄冰地做完了这部影片。当16位联大前辈的授权书摆在我面前的时候,我突然觉得它们应该被放入历史档案,这是一份份珍贵的承诺。”此外,徐蓓导演分享了创作过程中的三个细节片段:远在美国马里兰州的巫宁坤先生凌晨两点起床穿上鲜艳的黄色衬衣,等待来自祖国摄制组的采访,讲述西南联大的经历;当罗振诜先生的儿子将摄制组寄去的西南联大的书和光碟放在其枕边后,先生安然离世;以理性示人的杨苡先生在拍摄结束后却留下了眼泪,当徐蓓导演抱住先生的时候,她只说了几个字:It’s just for you。杨苡先生的泪水不仅仅为了拍摄组,更为了所有的观众以及包括“九零后”在内的所有年轻人。

大象点映创始人 吴飞跃

大象点映创始人吴飞跃从发行的角度分享了《九零后》的独特价值。吴飞跃介绍:“我们在上海做过两场试映会,并针对试映会的一百余名观众做了调研,调研结果显示这部影片适合所有人观看,因为影片回答的一个问题便是今天的青年为什么读书、为什么当人杰。”

三、专家学者发言

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胡智锋

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胡智锋从文献典藏意义、教育意义和文化意义三个层面总结了纪录电影《九零后》的意义与价值。在西南联大成立八十年前后,《九零后》纪录了在世的90岁以上的西南联大杰出校友,留下了该群体的规模性文献影像;而西南联大的“教育救国”理念也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有重要启示,我们应该去反思今天应该建立怎样的教育理念,怎样建立最深刻的师生关系;此外,西南联大作为一个文化符号是中国现代文明的标杆之一,在这其中,有传承与创新的结合,有传统与现代的结合,逐渐创造出全新的价值体系。最后,胡智锋从大小结合、远近结合、悲喜结合、情理结合以及虚实结合五个角度概括指出《九零后》的创作特征。16位学者的访谈构建起恢弘的历史段落,通过家国与悲喜的交叉表达让观众得以用今天的眼光去解读遥远的历史,实现历史与当代的结合。

原中国青年报党组书记、总编辑、社长 陈小川

原中国青年报党组书记、总编辑、社长陈小川着重强调了《九零后》中的家国情怀与纪录电影中“讲述”的力量。他认为,在电影放映的一个半小时中,将我们这群观众串联在一起的是家国情怀,在西南联大,将一群最优秀的人凑在一起的也是他们的家国情怀,因此,串联起西南联大的最根本线索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心中的家国情怀。而这些家国的故事很大一部分我们都已了解,但是当历史当中的人物在我们面前进行回忆与讲述的时候,这些话语便成为最有价值的历史存照。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 李道新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李道新从纪录电影《九零后》的内容与立意的角度总结。他认为,影片不仅表现西南联大,表现联大人,而且展现了中国人的精气神,呈现出中国纪录电影到目前为止最好的状态。在16位联大学子的讲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一股红线贯穿始终,即永不消散的联大精神,这是一种接续的,追求自由和民主的爱国主义情怀。而导演在画面中插入了山河草木、日月星辰,将作品的境界提升至苍茫与博大的境地,这种苍茫与博大的氛围与联大师生的精神相呼应,让我们感受到纪录电影独特的艺术魅力。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著名主持人 敬一丹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著名主持人敬一丹则从一名观众的角度发表自己的看法。她认为《九零后》是一部屏幕上充满了皱纹和年轮的青春片,热血、激情、爱情、理想、浪漫、情怀......所有和青春相关的名词都能够在影片中读到。与电视新闻不同,纪录电影带有恒久的生命力。面对西南联大这座历史的富矿,所有的文艺爱好者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有所发掘,而《九零后》以纪录电影的方式让我们对这一历史有了更加直观的表现,当多年后再回忆起这16位联大学子,我们或许会再认识其存在的价值。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员 张慧瑜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员张慧瑜分析了纪录电影《九零后》的历史与教育意义。影片通过对西南联大学子的纪录生动阐释了什么是新青年,这并非一个年龄的概念,而是一种精神气质,新青年是自主、进步、进取、世界、科学的。在影片中的“九零后”学子与当下的90后、00后青年学子的对话与传承中,可以促进有爱国情怀和世界视野的青年们继续发扬和传承新青年的价值。这部纪录电影确实是和青年人相关,和北大相关,也是和中国相关的很有意义的一次文化盛宴,应该在纪录电影史、文化史上有特殊的位置。他表示会在课堂上向同学推介和分享,让他们去院线看这部优秀的电影。

光明日报原副总编辑、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 沈卫星

光明日报原副总编辑、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沈卫星从定位、表达手法、内容气息以及拍摄结构层面对《九零后》做了整体分析。《九零后》以“九零后”为受众定位,形成了先入为主的亲近感,并通过洋溢着血气和理想的青春基调表达实现了与观众的气脉相通,总体塑造了一个既有内涵又有新意的优秀作品。

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宣传办主任、北京大学电视台副台长 吕帆

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宣传办主任、北京大学电视台副台长吕帆分享了他在观看《九零后》之后的内心感受。认为这部影片首先呈现了教育最好的样子,这样一个临时组建、支离破碎的大学并没有妨碍大学精神的传递;其次这部影片描绘了青春最好的样子,其中“西南”是历史,“联”是精神,“大”是结果,“人”是核心,联大的“九零后”学子们表达出的乐观与隽永本身也是西南联大精神的体现;最后这部影片也是大片最好的样子,影片集结了16位“九零后”卡司(演员),表达出创作者与观看者强烈的情怀力量。

CCTV-3综艺频道《中国文艺报道》制片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博士 胡双

CCTV-3综艺频道《中国文艺报道》制片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博士胡双对影片宣发提出建议。胡双认为《九零后》的宣传与发行可以从三个层面进行背后素材的挖掘:其一是16位国之重器所讲述的在90分钟电影之外溢出的其他故事;其二是主创团队的故事,作为创作者和历史的见证者、延续者,主创团队本身也可融入到这段历史之中;其三是语言流,在宣发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年轻人的真实想法,这也是我们这个时代下所孕育出的文艺作品所需具备的重要意义。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主任 俞虹

最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主任俞虹教授进行总结发言,她认为纪录电影《九零后》有四个层面的价值:其一是独特的文献价值,这是最基础的;其二是文化价值,影片挖掘、展示了西南联大的精神与国家、民族的魂,以学生的故事串联,阐释即使到了90岁这些人物青春依然,教师何以从教,学生何以进学;其三是审美价值,纪录电影以少胜多、以短胜长、以精胜繁,展现了独特的艺术价值;其四便是教育价值,俞虹教授指出,这部片子真正的意义和价值,不仅是放在档案库,更重要的价值是能够寓教于真实,寓教于美,寓教于乐。我们从影片中看到了青春是什么,青春和皱纹并不冲突,青春和你的精气神相关,与你的思想相关,“青春不老”在于情怀、理想、文化、灵魂,这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此外,我们也可以从影片中从个性看到共性的东西,影片没有局限于西南联大的“魂”,而是通过西南联大的“魂”铸就起国家的“魂”、民族的“魂”与时代的“魂”。通过19世纪的九零后和20世纪的90后之间展开的跨越世纪的面对面对话,实现跨越年代的灵魂与精神的碰撞,这便是《九零后》最有价值的东西。

真巧,16年前北大电视研究中心就在这里——百周年纪念讲堂会议室成立;13年前北大七匹狼文化发展基金就在这里签约!电视中心举办了15届的大型记者节公益论坛大部分在讲堂多功能举办。时光如梭,百周年讲堂见证了北大电视研究中心坚实的足迹。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