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出版 > 正文

疫情加速出版单位数字化转型 助力网络出版驶上快车道

发布时间:2020-04-22 08:47:00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春节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影响,全球经济遭受了世所罕见的重创,各行各业都难以独善其身,出版行业也概莫能外,成本、渠道、销售等关键环节的巨大变化,可以预见地会对图书销售、书展交易等造成直接影响,加速数字化转型、加强网络出版,是出版单位在危机中寻找机遇的现实需求,也是主动拥抱互联网时代的长远战略。

  疫情加速了网络出版热度 

  网络出版是在数字出版基础上提出来的。《网络出版服务管理规定》所称的网络出版物,是指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提供的,具有编辑、制作、加工等出版特征的数字化作品。简单说,网络出版就是在线的数字出版。在互联网时代,数字化、网络化阅读成为重要信息接收方式,这一潮流还会随着互联网技术迭代更加明显。据第16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手机、电子阅读器、Pad)的接触率达76.2%,大幅超过传统阅读率,数字化阅读的发展提升了国民综合阅读率,整体阅读人群持续增加,同时也带来了纸质阅读率增长放缓的新趋势。可以预见,5G技术带来的视频传播大发展会进一步改变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网络出版已经有了坚实的基础和兴起的条件。

  春节以来,在抗击疫情中,出版各环节流程受到影响,策划编辑难度增加,纸质出版周期延长,销售渠道受到挤压。全民居家时间、网络使用率大幅提高,网络阅读量的增长直接促进出版形态权重变化,数字化转型、网络出版相较于平时更加凸显,从方式上网络平台推送、直播式发表、连载付费阅读等更加多样,从题材上传记文学、灾难文学、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的选题会受到更多关注。特别是在线教育深刻改变了教育领域的出版模式,全国性网络教学给出版单位带来极大机遇,因为数字教材是出版社的核心垄断性资源,这是出版单位未来可期的巨大利润空间。在疫情之前,教育出版数字化转型已经在加速发展,疫情暴发直接导致在线教学成为各类教育的主要平台,甚至是唯一平台,大大提升了对教育资源进行音视频制作、数字化转型和网络在线传播的共识,对出版单位今后的发展方向形成了深远影响。

  网络出版的优势和难度 

  早在2015年,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就出台了《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探索和推进出版业务流程数字化改造,顺应互联网传播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互动化趋势,综合运用多媒体表现形式,生产满足用户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和多终端传播的出版产品。5年过去了,我们发现虽然网络出版有着光明前景和优势条件,但出版单位数字化转型也具有相当难度,绝非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

  网络出版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网络化发行带来了成本降低。传统出版的编辑、印刷、发行三大环节中,直接省去印刷费用,发行的网络推广费用大大少于产品的铺货费用,总体成本降低明显,付费、分成方式更加多样透明便捷,盈利能力相对增强。二是在线编辑带来了精准服务。传统出版很少涉及快节奏的产品,因为实效性达不到要求,例如疫情每天都在变化,刚出版即过时就成为可能,而网络出版就能很好应对。网络作品还有个显著特点,能够实现作者和读者直接交流互动,双方位置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作者要更加考虑读者的感受和需求,而不仅仅是纯个人的创作。网络用户对作者期待升高,日更新成为标配,作者甚至可以根据用户要求进行开放式创作。三是用户规模基础带来了广阔市场。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1.2%,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7.59亿,各大视频平台进一步细分内容品类,并对其进行专业化生产和运营,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2.32亿,占网民整体的27.2%。庞大的用户基础和移动化的使用偏好,保证了网络出版的发展前景。

  网络出版也有很多挑战。一是产品制作能力欠缺。网络出版人才除了要具备传统出版编辑的文字基础、学养水平,还要熟练掌握新媒体技术,能够策划、设计、采编、推广、运营等一整套适合互联网环境的出版能力。出版单位的网络出版部门会更偏向新媒体机构,出版产品更类似于新媒体精品,以深度、品质、独家、审美等的高水平内容在互联网中赢得受众群体。从这个意义上说,出版、新闻、影视的行业边界和管理边界会更加模糊,这种局面会让彼此凝练挖掘自身优势推出不同类型的互联网产品。二是版权问题突出。目前,网络作品的转载、复制,处于法律监管的薄弱地带,极易形成版权侵害,报酬、付费、分成机制还不成熟,著作权益难以得到充分保障。总体来讲,现在对网络出版物版权的保护力度以及侵权约束力度较弱,网络出版版权的保护机制还是比较欠缺的,这进一步加深了网络出版物的版权问题。三是缺乏精品。目前大部分网络出版作品都是由商业网站或互联网公司推出的,缺少专业出版机构严格的选题策划和审核机制,导致网络作品数量虽多,但制作精良、内容经典的网络出版物凤毛麟角。最明显的就是网络文学作品,绝大多数都是奇幻、玄幻、武侠、言情小说,充斥眼球却又难觅精品。这也反映了网络出版目前还处在发展初期,大部分专业出版单位还没有踏上这块广袤之地,即使有了自己的数字出版部门,也还在探索完善阶段。

  网络出版的未来 

  面对网络出版的冲击,传统出版行业会不会逐渐式微或者走向消亡呢?答案是否定的。纸质书籍作为人类文明传续的基本媒介,早已成为人类文明基因的一部分,只要有人类存在,纸质书籍的使命永远存在。网络出版不可能彻底取代传统出版,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并改变传播出版的方式、方向、格局。网络出版服务虽然在表现形式、传播渠道、消费体验等方面与传统出版有着明显差异,但其属性并无根本变化,核心任务仍然是思想、文化和知识的传播,同样担负着传承文明、塑造灵魂、提升国民素质、满足精神需求的责任使命。在这个意义上说,不存在谁颠覆谁的问题,而是在互联网时代两者怎样互补促进整体出版行业发展。

  现在的问题是,网络出版虽具有独特优势和光明前景,但尚未完全发挥出来。目前,一些传统出版单位以音视频为着力点,深耕自身优势内容资源,开展知识服务布局,涌现出多个知识服务品牌,形成了自身的优势特色,并取得了较好的市场反响,部分出版单位还初步形成了全媒体融合产品矩阵,实现了内容多元开发和版权的多维增值。但这部分无论是规模还是效益,在本单位占比还很小,很多都处在前期投入阶段,真正作为盈利板块形成品牌还任重道远。

  网络出版的未来,很大程度上在于出版单位如何进行定位。有人说,只要出版机构内部还存在单独的数字部门,就说明数字网络出版还是一个补充,最多就是个独立单元。未来数字出版真的发展好了,就是数字出版部门该消失的时候,也就是数字出版部门作为出版机构的技术和运营的基础支撑保障,促进产销研一体化发展。其实,网络出版未来发展到什么程度和模式,不会是千篇一律或有一定之规的,因为互联网本身就是创新、探索、多元发展,网络出版模式也一定会多种多样、各有千秋。我们大胆试想一下,未来的网络出版,依托新的网络技术和管理规定,会不会抛弃一切的出版平台或中介,或者作者本身就是平台而直通读者,也不是没有可能。

    (王艳艳 作者单位:泰山出版社)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