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指示精神,将“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持续引向深入,不断夯实“扫黄扫非”工作基础。完成了16322个基层站点建设任务,基层站点涵盖全省各乡镇、街道和行政村、社区,实现了“扫黄打非”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和进景点的“5进”布局,构建了覆盖文化市场、街道社区、学校景点、网络环境等领域的市、街道、村(社区)的三级网络体系。“扫黄打非”工作在基层做到了有人抓、有人管、有成效。
一是抓精准布局。先后制订下发《云南省关于深入推进“扫黄打非”进基层的指导意见》《云南省关于推进“扫黄打非”基层站点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的意见》,形成“两个三年计划”(第一个三年完成站点全覆盖,第二个三年实现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两类融入结合”(沿边、民族自治类州市与巩固意识形态阵地融入结合,内陆类州市与精神文明建设、社区网格化管理,特别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融入结合)的精准布局。
二是抓样板引领。深入挖掘“扫黄打非”进基层时代意义,先后打造玉溪新平戛洒、昭通水富邵女坪、昆明安宁晓塘社区3个样板点,4年间3次召开全省现场推进会,召集16个州市学习观摩,部署推进。
三是抓典型激励。连续开展三批全国全省“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创建活动,通报表彰36个全国全省“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授予牌匾36块。邀请14家中央和省级媒体,深入云南省荣获第二批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标兵荣誉的保山市猴桥民族小学现场采访,广泛宣传报道先进事迹和经验做法。组织云南“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标兵” 授牌仪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新闻出版局局长杨润为云南省荣获第三批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标兵荣誉的昆明市安宁市晓塘社区现场授牌,新华网、中国网、云南广播电视台多家媒体现场报道,大力弘扬先进典型,引导全省加快推进“扫黄打非”进基层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任务。
四是抓资金扶持。着力为基层开展“扫黄打非”工作解难纾困,分批分项对16个州市“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提供资金支助,累计为“扫黄打非”进基层省级示范点、文艺汇演承办点、沿边8州市联络点投入(下拨)经费160余万元。
五是抓宣传推广。抓住群众关注点和兴奋点,连续2年举办“扫黄打非”进基层文艺汇演,16个州市结合工作中的典型案例、感人事例自创36个经典节目参演,广大群众在寓教于乐中了解“扫黄打非”,知晓率和支持度明显提升。
六是抓督导落实。将“扫黄打非”进基层开展情况纳入每年专项集中督查,把督查结果作为年终考核重要内容,对推进不力、落实不好、工作成效不明显的单位和负责人进行通报,对整改不到位的单位领导组织约谈。